• 银河集团186net







  • 【行业资讯】仓库管理|货位规划和仓库效率如何匹配?

    2020-07-23 16:13:56 admin 129

      物流中心的运作把精力放到了建仓库、买设备、改扩建的传统工作中 ,但他们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仓库货位规划与调整 。货位规划是决定仓库生产率的重要设计考虑事项 。用少量投资,根据货品的物流动性合理分配货位 ,重新规划 、调整仓库货位,可以实现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的经营目标。

    解析货位规划

    货位规划的定义是"将货品合理纳入仓库设施 ,以实现物料搬运最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标"。

    目前,传统仓库的物料搬运作业中,60%的作业时间,是作业人员的行走耗时 。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在传统仓库的成本比例达到40~50%,以上这组数字更加值得银河集团186net去关注。

    正因为作业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库内行走,所以从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角度,降低仓库作业成本可以从缩短行走距离着手。合理规划货品货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

    货位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处理任意SKU货品时,最大限度地缩短、甚至消除行走时间。例如,将高周转率的货品分配在靠近收货区的货位,可以提高入库存放的速度。但是 ,入库存放只是一次性作业,如果操作者需要对该货品进行多次补货或拣货 ,那么,把该货品分配在靠近发货月台或拣货区的货位,则更加有利 。货品货位的规划与调整是保持物流始终处于理想运行状态的有效手段。

    但是,因为许多仓库管理者没有完全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忽略了经常性的货位规划与调整,直到有人抱怨仓库不够用 、发现通道堆满货品的时候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库位规划的应用价值‍按照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品,可以减少拣货人员数量对应货位规格。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品,可以减少补货人员数量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缩减作业周期 、改善工作流程。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拣货区,可以提高拣货准确率。以人机工程学理论规划货品最佳摆放位置,可以避免作业伤害在拣货路径上,将重量货品规划在前端、怕磕碰的货品在后端 ,可以降低货品破损。按照货品高度分配货位 ,在拣货中实现货品分层紧密码放 ,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提高货车车厢利用率 。

    通过调整仓库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推迟或避免再建投资 。发货品分类码放,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 ,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无论是着手建设一座新仓库,还是想办法改善现有仓库的货位布置 ,合理的货品摆放方法都是既能节省投资,又能理想地提高仓库效率的有效手段 。

      开启你的库位规划‍

    为了保证效果,在调整货位之前,有几项准备工作需要分步实施。

    包括 :选择货位规划策略、明确货位规划目标、数据收集和货位规划需求分析工作。没有准备阶段彻底的分析 ,就不可能实现理想的调整效果 。

    一、明确目标

    目标分两方面——效果性目标和限制性因素。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效率改善指标通常包括缩短行走距离、减少补货工作量 、 平衡操作者工作量、提高拣货效率等。限制性因素指货位规划与调整中必须考虑的事项,通常满足这些限制性因素要以损失仓库作业效率为代价 ,这些因素包括 ,货品重量、货位大小、拣货准确率要求和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作业效率保障等。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一旦明确了上述目标 ,应该将其进行优先性排序。举个例子 ,货位规划与调整的最基本原则是按照货品的物流动性确定该货品货位与收货区/发货区的远近位置。如果不考虑诸如货位能 力、货品重量 、分类存放要求和货品尺寸等因素 ,虽然通过减少行走距离可以赢得相当的作业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搬运路径阻塞、货品破损、补货量大和作业安全性差等不良后果。

    二、数据收集

    明确规划目标后 ,选择和收集规划分析数据是第二项工作 。规划目标决定了应该收集数据的内容。数据应该包括货位特性资料、货品需求资料和产品文件。以下是数据分析可能用到的一些基础性数据:货位身份信息、货位类型(如储存货位或拣货位)、储运设备类型(如托盘、通廊式货架、平面堆放方式等)、拣货设备类型(如托盘流力货架、纸箱流力货、货位深度 、货位承载能力。

      三、需求分析

    数据收集工作结束后,第三项工作内容是物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种货品的拣货和补货属性。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每种货品的发货数量和拣货方法 。分析方法是 ,将每个订单的行项分解为整盘拣货、整箱拣货、和拆零拣货类别。进而,将所有SKU进行ABC分类,A类货品周转率最高、C类货品周转率最低。通常,A类货品只占总货品SKU分布的10~20%,而恰恰是这小部分规格的货品占到总发货行项数量的70~90% 。

    接下来的工作是为不同货品定义合适的拣货设备。首先,利用上文提到的数据分析资料计算出每种货品的单元化补货量、确定货品周转率 。再接下来,需要统计每种商品的受订次数,确定货品的"动 碰数"。货品的日/周/月受订次数是决定具体拣货位置选择的依据--具有较高"动碰频率"的货品应该对应最适合高频次拣货的货位。

    货位规划策略‍

    完成规划需求分析后 ,具体的货品布置工作就可以开始了。对拥有多个功能区和多种拣货设备的物流综合系统,货位布置工作可以分两步实施:首先 ,将相应的货品进行分区定义,之后再将每种货品规划至具体的货位 。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




  • XML地图